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2月2日報道,蘇伊士運河是集裝箱船將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的重要航段。因為一旦通過了它,就到了地中海。再過兩三天——取決于天氣和浪潮——比雷埃夫斯港就在望了。而多年來,在那里飄揚的不僅有希臘國旗和歐盟旗幟,還有中國國旗。因為這座希臘最大的港口掌握在中國投資者手中。
報道稱,中國人入股該港口對希臘來說恰逢其時:2008年希臘受金融危機重創,急需尋找投資者。中遠海運集團先于2008年獲得經營權,后又入股港口運營公司。2016年,中遠將持股比例增至67%,自此作為大股東擁有了企業決策權。
報道稱,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羅爾夫·朗哈默稱,希臘本國無法憑一己之力將這座港口提升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。在他看來,更好的基礎設施不僅確保了中遠的利潤,而且也服務于在該港口運營的其他航運公司,例如赫伯羅特船務有限公司。
報道稱,比雷埃夫斯港正日益成為新絲綢之路海上航線的中心樞紐。中國正通過這條新絲路拓展全球貿易路線。德國經濟學家延斯·巴斯蒂安住在希臘,親歷了這座港口的擴建。他認為,中國通過參股建立了一張橫跨埃及、以色列、土耳其和西歐(包括瓦倫西亞和澤布呂赫)的港口和碼頭網絡,比雷埃夫斯港則是這張網絡中的一個節點。
報道稱,朗哈默總體上對中國人入股持積極態度。他認為,中國會讓德國出局的說法言過其實。
報道稱,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盧德格爾·舒克內希特也認為,競爭會給生意帶來活力。他說:“當我們昏昏欲睡時,就會有人來叫醒我們。”他還說,只要中國人遵守國際規則,對于這種良性競爭,他沒有任何意見,中國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給了西方“一些壓力”。
在周受欽看來,激烈的競爭氛圍正是優異的營商環境、人才環境的體現。他進一步表示,公司能有今天的發展,一方面離不開政府對科創型企業的支持,另一方面主要受益于中集集團在行業的影響力,公司在市場開拓得到很多幫助。
目前,中集智能的客戶已覆蓋集裝箱制造、運輸、租賃、港口、碼頭、保險、貨運代理、綜合物流服務等集運產業鏈上下游。隨著市場進一步開拓,公司規模也隨之擴大。
對于技術型企業來說,前期的研發投入是極為重要的。“我們持續投入研發,是為了維持跟世界同等的技術先進性和發展同步性。”據了解,目前工業互聯網、數字經濟為研發重點,處于投入初期階段,同時,公司每年研發資金占營收比例近20%左右。
對于中集智能來說,周受欽認為有兩個關鍵的節點,一是作為深圳首家拿到工業互聯網標識節點注冊服務單位牌照,二則是公司今年完成了市場化融資,市值也隨之增長了5倍,為后續的市場化發展,打下了好的基礎。
從行業角度來看,周受欽認為以智能集裝箱為單元的海運裝備行業未來會往小規模、化整為零的趨勢去發展,形成一種體量更小更靈活、經營成本更低、運營效率更高的“作戰”模式。
要想實現這種模式,“簡單來說,就是企業需要看得見、摸得著、信得過,這樣才能打好他的經營之戰。”因此,行業必須往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去發展。
同時,周受欽也表示,智能集裝箱的核心為通信技術,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迭代,中集智能需要成為技術的追隨者和應用者,需要源源不斷推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革新。
對于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規劃,周受欽表示,目前公司定下了大概的目標,希望通過三年時間左右,能夠將中集智能沖刺IPO.同時,他認為目前是國家、行業的戰略窗口期,未來中集智能的銷售額、利潤、人員都能發展為更大的規模,同時對行業應用或者產品結構進行更新迭代。 |